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东方住宅明珠/浙江东阳民居(平) |
作者: | 王仲奋 编著 著作 著 |
市场价: | 148 |
ISBN号: | 9787561825778 |
出版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装帧:平装 | 开本:大16开 | 语种: |
出版时间:(咨询特价)-01 | 版次: | 页数: |
印刷时间:(咨询特价)-01 | 印次: | 字数: |
目录 | |
概述 xx章 东阳民居建筑史 xx节 东阳的自然与社会 1/ 地理交通 2/ 气候条件 3/ 建材资源 4/ 社会历史 第二节 东阳民居的发展进程 1/ 原始人类的巢居时期 2/ 杆栏茅屋时期 3/ 荆芭抹泥墙茅苫顶楼屋时期 4/ 泥板墙茅苫顶楼屋时期 5/ 泥板墙青瓦顶楼屋时期 6/ 砖墙青瓦顶楼屋时期 7/ 鼎盛时期 第三节 东阳民居建筑体系与“东阳帮” 1/ 东阳民居建筑体系 2/ “东阳帮” 第二章 东阳民居的建筑特征 xx节 总体特征 1/ 规制自由一枝独秀 2/ 崇尚自然创造宜居 3/ 布局严谨轴向对称 4/ 模块组合功能配套 5/ 结构合理风格独具 6/ 木雕装饰独树一帜 7/ 牛腿雕刻画龙点睛 8/ 石库台门陡砌砖墙 第二节 东阳民居的基本型类 1/ 按建筑功能分类 2/ 按建筑材质分类 3/ 按建筑装饰分类 4/ 按建筑外观分类 第三节 东阳民居的村落布局 1/ 村落选址 2/ 村落布局及空间功能 第四节 东阳民居的单体建筑平面布局 1/ 以“3间头”为基础组合的典型平面 2/ 异型平面布局 第五节 东阳民居群落建筑的平面布局 1/ 纵向组合实例 2/ 横向组合实例 3/ 双向组合实例 4/ 宗祠平面布局实例 5/ 异型平面布局实例 第三章 东阳民居建筑的营造 xx节 营造用尺 1/ 步尺 2/ 鲁般尺 3/ 门尺 4/ 丈竿 5/ 六尺杆 6/ 板尺(篾尺、藤尺) 第二节 奠基 第三节 基础,乾地面 1/ 基础 2/ 墙 3/ 地面 第四节 木构架 1/ 东阳民居的木构架形式 2/ 东阳民居建筑常用构架类型及尺寸 3/ 东阳民居的挠水(举折) 4/ 东阳民居的“升” 5/ 大木编号 6/ 套(讨)照 7/ 立架上梁 第五节 斗棋 第六节 屋顶 1/ 东阳民居屋面的做法 2/ 东阳民居屋脊的做法 第七节 装修与装饰 1/ 东阳民居的装修特点 2/ 东阳民居装饰型类 3/ 东阳民居装修的特色工艺——清水白木雕 4/ 东阳民居常规的装修装饰 第八节 东阳民居的美学特征 1/ 形式美学 2/ 结构美学 3/ 装饰美学 4/ 陈设美学 第四章 东阳民居建筑的雕饰题材 xx节 题材领域 1/ 吉祥动物 2/ 寄情花木 3/ 故事人物 4/ 名家书画 5/ 抽象图案(附图谱) 第二节 借喻题材画面组合 …… 第五章 东阳建筑文化 第六章 “东阳帮”建筑工匠常用工具 第七章 东阳建筑轶事 第八章 东阳建筑工匠名录 附录 后记 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 |
20世纪50年代后期,作者为民居研究探寻课题,曾到过浙江东阳。那时普通话尚未普及,当地人听不懂作者的话,作者试着说了几句上海话,仍是不行。幸好有一位小学生找来了他的老师。这位老师是复员,在了解了作者的来意后,他领作者去了“卢宅”。他说:“东阳人的住房以‘十三间头’为典型。卢宅村就是由许多个十三间头组成的大住宅群,看了卢宅就可以了解东阳民居了。”卢宅村的一座座石牌坊和庄严的肃雍堂深深地震撼着作者。后来,又到离城很远的农村——白坦等地考察,一路看到的也是那多行并列、布满木雕、多退(东阳方言,即幢)十三问头组合的大住宅群。这哪像住宅,简直是雕刻艺术馆。更让作者直觉地感到这是一种颇富历史传承的成熟的居住建筑模式。 作者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做过“浙江民居”专题研究。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科研为生产服务”的年代。作者将专题研究的目标锁定在为建筑设计找寻可供参考的手法上,用采风的方尸将调研所得形象地传达给建筑设计人士。民居研究从学术上讲,应是以建筑学为枢纽,与社会学、人文地理学、民俗学、历史等相配合。作者自知掌握不好,所以有意避开大住宅,只学手法。就是这样,在*终成果中仍然容纳了东阳白坦村务本堂、水阁庄叶宅等大型住宅实例。明知会遭到批判,仍难割合,足见东阳民居之魅力。 王仲奋先生少年时曾操斧锯习艺,对传统民居很有感情。后来外出读书,参军。复员后,于工作中悉心学习*国传统建筑,在古建保护及中式新建筑设计中做出成绩。众所周知的北京地坛牌楼、首都机场高速路 ...... |
作者简介 | |
王仲奋,曾用名王子林,族谱名能宝,书圣王羲之的第五十五代嫡孙。祖藉浙江,一九三二年出生。一九四九年春参军,历经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川东剿匪、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一九六五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xx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戎马生涯后,继续致力于传统民居的调查研究。 三十年来,共发表《中国名寺志典》、《中国名窟名洞辞典》、《地坛史略》、《乾隆皇帝祭地》、《北京地坛牌楼原貌考证》、《北京地坛(明代)的设计思想与疑问考证》、《永乐大钟何时移悬大钟寺》、《探索皖南(徽州)古村落建筑的“身世”源流》、《辉煌在徽州的东阳建筑》、《对传统木构架建筑的保护修建发展方向的浅见》、《东阳木雕殿装饰》、《抗美援朝X后一仗》……等三十余部篇著作及论文。 主要建筑作品有北京地坛牡丹园、朝阳大环牌楼及仿古景园,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及黑龙江镜泊湖等十多处旅游景区的开发方案设计,一九九○年北京亚运会的重点工程——地坛牌楼和北京申办二○○○年奥运会的重点工程——首都机场高速路“国门”(天竺收费总站)的设计施工。曾获国家交通部设计一等奖、国家专利及基尼斯纪录。 |